盧紅青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在幼有所育上持續用力。加快優質、專業的托育人才培養有助于提升托育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也是實現幼有所育、幼有善育的關鍵。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實踐型人才的主要陣地,應將托育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加強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人才培養工作,為高品質托育服務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托育事業發展亟需高素質專業化人才
當前,我國托育服務事業處于起步階段。自2019年以來,我國相繼頒布了關于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系列指導性文件,并著手建立制定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相關政策法規,先后印發《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了發展托育服務的基本原則、重點任務、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十四五”規劃也明確提出要把托育服務作為重點來發展,到“十四五”期末,每千人口托位數提高到4.5個。
托育服務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和服務質量提升,迫切需要加快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的托育人員隊伍。目前,托育服務人才缺口巨大、專業背景欠佳、學歷層次較低、專業能力薄弱;人才隊伍穩定性差、資格證書混亂、職后培訓缺乏。這些都成為制約托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短板。
高職院校是培養實用型人才的搖籃,在加快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托育服務人才,助力提升托育服務品質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是優化托育服務資源,助力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高職院校具有豐富優質的人才、技術等資源,可對“托幼一體化”背景下的托育服務發展現狀進行精準排摸,科學分析,有效調配,為托幼機構發展提供決策質詢、理論引領、人才培養、學術交流、技術支持、社會服務等,包括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托育服務發展培訓教材,提供早教在職人員職后培訓服務、課程資源建設,幼兒園環境創設、設施設備共享以及師資力量支持等,有助于資源優化,合理使用,推進嬰幼兒“托”與“幼”融合發展,提高教育效能,緩解托育服務資源短缺,助力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和托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拓寬學校育人體系,支撐托育服務專業發展。高職院校可開設嬰幼兒托育等相關專業,招收嬰幼兒托育專業學生,系統性專業化地進行早教教師職前培養,開展托幼專業技能正式考試等,規范早教教師等專業技術認證及準入制度,把好質量關,提高師資水平,解決早教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對托幼人才的需求,有效拓寬學校的育人渠道,推進普惠性托幼服務體系構建。
多渠道強化托育服務人才支撐
開展托育研究,推動托育服務提質增效。2021年,教育部印發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將原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更名為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明確了該專業與學前教育專業的不同,更加側重于嬰幼兒的保育,培養的人才未來將主要從事托育工作。作為2021年推出的新興專業,目前尚缺乏專業教學標準,專業發展容易陷入盲區。因此,高職院校應開展托育行業研究,制定和完善教學標準、評價標準以及行業標準。
完善托育課程,提高托育人才培養水平。課程是學校實施育人工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良好的課程體系應當是在深入分析崗位要求和職業能力的基礎上,融入職業道德、人文關懷、專業競賽以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內容構建成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實現“課崗賽證”融通育人。目前,托育專業的課程設置還不夠科學規范,課程設置與學前教育專業雷同,未能體現專業優勢與特色。高職院校應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依托幼兒教師職業資格、“1+X”幼兒照護職業資格等國家職業標準,推動專業核心與主干課程教學的“醫教”融合,教育類和醫學類課程有機結合,構建“醫教”同步的課程體系,培養兼具教育教學能力和衛生護理能力的嬰幼兒托育人才。
發展智慧托育,提升托育服務管理效率。由于傳統托育基本是一對一勞動密集型照料模式,服務管理效率低下,托育服務價格昂貴,嚴重制約了傳統托育服務市場的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正在改變育兒模式,同時也為智慧托育服務提供了豐富的新材料、新技術和新方法,助推傳統托育向智慧托育轉型。高職院校應搭建智慧托育平臺,開發智慧托育課程標準,提升課堂開放性,推動數字化技術在托育服務管理中的應用、發展和創新,構建互聯網背景下智慧托育生態,助力托育服務管理全面數字化、流程標準化,安全可視化,將機構管理、日程安排、營養膳食等各個環節貫通,提高托育的安全性和規范性,提升托育服務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人才培養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是學校育人工作的導向。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中,高職院校要堅持樹立“校企協同育人”原則,推進課程改革,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落實均融入托育崗位的工作要求以及市場需求,確保人培方案、課程體系以及實訓過程等與市場需求、職業標準以及資格證書等接軌,優化課程設置,提升知識水平,增強技能實訓,做到“產教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
協同拓展育人格局,全面充實托育人才隊伍。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學校要堅持黨管人才,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措施,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招收品德良好、高素質、專業化的師范類高校畢業生或具有豐富托育經驗、熟悉托育機構管理工作的人員到校擔任專兼職教師,為學校充實師資力量;實施教師專業素質提升工程,加強教師托育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和“雙師”素質培訓,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雙師型”托育師資隊伍;加大托育人才引進待遇,落實人才激勵政策,確保托育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在教學及科研工作上給予托育專業教師適當的權利,激發人才干事創業積極性,用好用活人才,提升學校育人水平。
建設資源共享平臺,促進托育服務健康發展。高職院校可牽頭成立托育服務產教聯盟等資源共享平臺,與婦女兒童醫院、學校、教育機構等在人才培養、資源共享、師資互聘、教研活動、教科研合作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形成專業與教育管理機構、托育機構、婦幼保健機構等的良性互動。如,通過訂單式培養、托育機構在職教師繼續教育與培訓、共建共用校內外實訓基地、培訓中心、教師互聘、一線托育專家進課堂、共同組建教科研開發團隊、共同申報相關教科研課題與項目等形式開展合作。
(作者為欽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