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獻策
郭霄星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多措并舉穩住外貿基本盤,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戰略方向。跨境電商行業在疫情期間依然保持了爆發性的增長,據海關總署統計,2022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值2.11萬億元,已成為穩外貿優結構的新增長引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充分發揮跨境電商作用”“跨境電商”已經連續8年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及。
截至2022年11月,全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擴容至165個城市。其中,廣西南寧、崇左兩個城市入選。2020年,北海、欽州、崇左獲批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南寧海關獲批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試點,柳州和防城港市獲批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跨境電商已成為廣西乃至國家穩外貿優結構、轉型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廣西僅有百色學院、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和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等四所高校開設跨境電子商務本科專業,遠遠不能滿足廣西跨境電商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跨境電商專業如何服務中國—東盟“穩外貿優結構”發展戰略的問題亟待解決。
專業集群聯動
服務外貿新業態
跨境電商不同于傳統的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或兩者的簡單組合,是一種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相應的跨境電商專業屬于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新興專業,既需要經濟學、管理學為基礎的商科素養,也需要數據分析、網絡平臺維護的理工科能力,還需要文科類的新媒體傳播技能和跨文化交流的語言工具。因此,跨境電商專業的發展需要傳統的比如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大數據分析、計算機與網絡應用、新聞傳播、英語為主導的各類小語種專業等專業集群的支撐;同時,跨境電商專業發展的聯動效應也促進了跨學科跨專業的傳統專業的集群化改革發展。
首先,專業集群聯動能夠彌補跨境電商專業自身師資、實訓設施等教學資源的不足,實現高校內部跨學科跨專業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其次,跨境電商相關專業群的聯動發展,有利于傳統專業改造升級,如市場營銷、物流管理和以英語為代表的純語言類專業等在跨境電商新業態新模式中,可以煥發可持續發展的活力;此外,專業集群聯動可以實現跨境電商專業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的統一,實現跨境電商通才和各環節專業人才培養的統一,最快速度、最大程度地滿足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對多元化崗位人才的需求,為“穩外貿”的戰略部署提供了直接支撐;最后,跨境電商作為外貿從業新模式,能極大地降低外貿從業門檻,為許多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提供在外貿行業創新創業的機會,從長遠看能為外貿行業發展與變革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儲備和創新創業意識,是對“穩外貿優結構”戰略更為基礎的支撐。
國際產教融合
互聯互通打基礎
跨境電子商務是一個正在高速成長、動態發展的專業,跨境電商行業沒有統一模式,市場不同、平臺不同、國內外政策不同等等都會導致跨境電商行業的劇烈變化。因此跨境電商專業必須走國際化產教融合路線,與所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互聯互通、同頻共振,一起發展演變。
一方面,我國跨境電商企業是世界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積極拓展者,一些中國企業早就在東盟多國建立了獨立倉庫,形成了較為體系化的供應鏈和國際結算模式,已經較為熟悉適應所在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情況。跨境電商專業應積極與國內這些成功“走出去”企業探討開展產教融合嘗試,共同經歷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動態、探索發展態勢,與時俱進培養適應新時代、新常態的跨境電商復合型應用人才,在跨境電商行業一線實施“穩外貿優結構”的戰略部署。
另一方面,國際院校合作使得交換生、留學生和師資交流成為常態。學生可以在他國接受專業知識和國情教育,教師也可以相互交流學習、感受對方的學科專業發展和國情形勢,以學術、文化交流帶動政策溝通、民心相通,促進資金融通、貿易暢通,這樣的互聯互通久久為功一定會促成某種程度的前瞻性、指導性共識。跨境電商專業的發展應該基于中國—東盟“穩外貿優結構”國家戰略的格局,在國際化產教融合中筑牢根基、與時俱進并形成自己的專業優勢和特色。
區域資源整合
構建可持續發展
跨境電商專業極其強調實踐能力,因而大學理論課程之外的實踐課程非常重要。但目前即便實行專業集群化聯動發展,校內教學資源也遠遠不能滿足教學實踐需要,加上跨境電商行業的業態發展豐富多元、日新月異,學校實訓軟件設施既不可能涵蓋所有平臺,也趕不上各電商平臺功能、流程不斷的優化迭代速度。因此,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通過校政、校企、校校多元協同實現資源融合共建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促進跨境電商專業可持續發展的優選項。
首先,地方高校要有協作融合的意識,形成區域內資源整合的新格局、新競爭力;其次,專業發展一定要植根于區域內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自貿區,尋求當地的政策支持、財政支持,實現校政合作雙贏;第三,區域內跨境電商企業成熟的平臺運營管理、市場拓展和供應鏈資源等是學校穩定、理想且前沿的實踐教學基地,而學校的人才資源是企業所急需,雙方應優勢互補,各取所需;第四,區域內校政、校企合作是留住人才、服務地方的必然路徑,應通過前期校地合作在建立認知度、認可度基礎上形成黏性,吸引專業人才畢業后選擇留在當地繼續發展。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本文系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商科專業基于基礎技能及專業技能模塊的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