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滾動新聞 > 正文 |
來賓:“并蒂花開” 香溢九州 |
2017年12月06日 11:23 來源:來賓網-來賓晚刊 作者:歐承鑫 編輯:廖志榮 |
2013年春節,金秀桐木鎮舉辦籃球賽,球場是水泥地板。(廖祖安 攝) 2017年春節,金秀桐木鎮籃球場變成塑膠球場,打球看球更過癮。(廖祖安 攝) 武宣縣武宣鎮綜合文化站(下圖)和原址開工時(上圖)對比。(資料圖片) 2011年,濱江北路沿紅水河岸一帶是大片綠地。(晚刊記者 黃光熒 攝) 2016年,群眾文體活動正在紅水河體育公園舉行。(晚刊記者 黃光熒 攝) 2008年11月,來賓市全面啟動求知、求技、求樂“三求”文化惠農工程,大力在行政村一級建設文藝舞臺、燈光球場、綜合樓等服務設施。 2011年4月,經過文化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的評審,來賓市被列為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同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把來賓市列為全國首批創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20個試點之一。 2013年11月6日,來賓市通過驗收,榮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稱號,成為廣西唯一獲此殊榮的地級市。 2014年9月18日,來賓市成功創建全國全民健身示范城市。 這兩張國家級名片,讓來賓這座新建市揚眉吐氣! 誰曾想到,建市頭幾年的來賓,挑戰與機遇并存:一邊是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內外壓力迫在眉睫,另一邊是中央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以及一系列擴大內需、增加投資的政策出臺;一邊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欠賬”多,另一邊是北京奧運會上“來賓仔”李寧“飛天”點燃火炬,讓家鄉掀起全民健身熱潮。來賓市搶抓機遇,通過“兩城創建”加強建設村級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注重整合各項服務功能,把文化、體育、衛生計生、科教、黨建等各項農村工作事務整合納入村級公共服務體系。形成了農村文藝大展演、農民籃球賽等品牌活動,村級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也從最初的“八個一”升級到“十個一”,農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豐富的文體活動,有的還能進城表演、參賽,實現對城市的“反哺”。 2016年5月,全區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場會在來賓成功召開。如今,我市探索出來的“建得起、用得上、管得好、可持續”的發展經驗已經在全區推廣,“廣西來賓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踐經驗”已被中宣部列入重大實踐經驗總結課題。原中宣部副部長、文化部部長蔡武到來賓調研時說:“來賓市由‘三求’文化惠農工程發展起來的村級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以‘小財政’辦‘大文化’,形成了村級公共服務的來賓模式,這在全國都具有指導意義。” 在經濟低洼之地筑起了精神文化高壘,我市的破題,為全國提供了研究學習典范。我市計劃用5年時間,鞏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建設成果,建立健全各項長效機制,繼續為全國推廣村一級文化基礎設施貢獻“來賓智慧”。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