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時政頭條 > 正文 |
【“十三五”成就巡禮】自貿試驗區:打造擴大開放新高地 |
2020年12月29日 12:04 來源:央視網 編輯:陳麗婕 |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十三五”期間,我國自貿試驗區不斷擴容升級,一大批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復制推廣,進一步彰顯改革開放試驗田的標桿示范和帶動引領作用。 不久前,橫跨北京、河北兩地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正式掛牌成立。大興機場片區是我國首個跨省級行政區域設立的自貿試驗區片區,北京、河北兩地將打破行政區域限制,在協同體制機制創新方面開展先行先試。 今年,我國又新設了北京、湖南、安徽3個自貿試驗區,自貿試驗區數量達到21個。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十三五”以來,我國的自貿試驗區不僅在空間上實現“遍地開花”,還實現了京津冀全覆蓋,疊加中部崛起、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自貿試驗區始終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市場準入“一業一證”改革就已經在互聯網電商、便利店、書店等31個行業率先試點,企業不用再重復辦理各種證照,網上填報資料,拿到一張綜合許可證就可以開店營業。 五年來,全國自貿試驗區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在投資、貿易、金融開放、事中事后監管等領域先行先試,向全國復制推廣173項制度創新成果。 五年來,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越來越短,從“十三五”初期的122項壓減至30項。 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不斷完善,推動《外商投資法》出臺。自貿試驗區成為吸引外資的“強磁場”。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