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紅”“司法藍”守護“漓江綠”
桂林市首個“跨界聯動”漓江保護工作室揭牌
桂林日報訊(記者 韋莎妮娜 通訊員 王亞東)近日,七星區“守護漓江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作為我市首個“志愿服務+司法保護”跨界聯動的工作室,未來,七星區將以工作室為依托,開展生態文明志愿實踐活動與漓江生態環境行政管理和司法治理行動,傾力守護一江碧波。
記者了解到,七星區“守護漓江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室”設在七星區檢察院,旨在更好地促進“守護漓江”主題實踐活動與司法治理的互動,在全社會營造依法保護漓江的濃厚氛圍。工作室成立后,七星區文明實踐中心將聯合轄區各部門,逐步建立起漓江流域生態環境“大保護”聯動機制。同時堅持“一手抓打擊、一手抓修復”,積極配合做好漓江生態監管、整治修復工作,護理好漓江的一草一木。創新守護漓江主題志愿服務實踐活動形式,號召七星區各支特色志愿服務隊參與其中。通過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漓江保護活動,讓“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歌謠在漓東熱土上唱響。
七星區文明實踐中心負責人表示,建立“跨界聯動”工作室,是七星區保護桂林山水的一次創新之舉。一年以來,該區竭力當好保護桂林山水的“二郎神”,對漓江沿岸非法采石挖沙、亂搭亂建、亂養亂經營等行為“零容忍”。建設生態補償信息聯絡站試點,并探索建立了“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此外,還成立了漓江生態環境司法保障服務聯動中心,為漓江生態保護提供司法后盾。
目前,七星區保護漓江流域生態環境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去年以來,漓江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室辦理涉漓江流域生態環境各類案件100件,追繳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含替代性修復)15.27萬元,增殖放流魚苗13萬尾,補植復綠1公頃。七星法院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人民法庭受理刑事案件32件,各類案件一審服判率、罰金認繳率、生態修復費用到位率均達到100%。漓江沿線“四亂一臟”現象得到遏制,烏桕灘景區容貌大幅好轉,漓江岸線修復工程正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