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尚海波
2021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提到了“共同富裕”一詞。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必須把推動各民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同奮斗作為重要任務,促進各民族緊跟時代步伐,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一、完善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必須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確保國家法律法規實施,支持各民族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毙聲r代,我們要夯實制度基礎,完善制度體系,提升制度執行力,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開創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新局面。
一是積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嵌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一系列區域發展重大戰略,以促進落后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為目標,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實際,以公平公正為原則,突出區域化和精準性,更多針對特定地區、特殊問題、特別事項制定實施差別化區域發展目標、戰略重點和支持政策,解決民族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支持民族地區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基礎之上,將落后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公共資源、生態系統、人力資本、歷史文化等納入戰略性區域發展規劃之中,通盤考慮,整體提升;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探索設立較高層次的專門性區域協調機構,打破區域間的行政壁壘,形成區域統籌發展的常態化機制,通過強有力的協調機制從外部整合更多的資源去改善落后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經濟基礎和公共服務;探索產業與人力并重的區域發展模式,突出人力資本作為落后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保護和提升落后地區的區域人才儲備;完善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機制,強化落后地區的公共服務財政供給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區域均等化;建立更高質量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都市圈建設、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推動鄉村分類特色化發展,打造城鄉深度融合的圈層發展體系。
二是持續優化收入再分配。新時代,把“共享”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要在做大發展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讓各族群眾有更多成就感和獲得感。在再分配環節上,強化社會保障對落后民族地區各族群眾的扶持功能。一方面,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以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另一方面,著力打造“弱有所扶”的大扶持模式,建立以基本生活保障為基礎、扶持創業就業動力為主體、社會力量充分參與的社會扶持制度體系。通過扶持,持續激發落后民族地區各族群眾的發展動力。
二、夯實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民族地區要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等實際,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切入點和發力點。要加大對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支持力度,優化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卑l展才是硬道理,共同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沒有扎扎實實的發展成果,共同富裕就無從談起。
一是實現創新發展。積極適應新時代新舊動能轉換的要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民族地區發展數字產業、云產業創造條件;要實現協調發展,由注重單方面地區優勢和區域內部發展,向綜合考慮協調發展的區域間合作與聯合開發并重轉變,包括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深入推進固邊興邊富民行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保證民族地區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上來;推進民族地區鄉村全面振興,促進農牧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牧民富裕富足。二是實現綠色發展。堅持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產力,建立健全生態保護和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多渠道籌集生態建設資金,扎實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堅持改善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發展綠色經濟,推動現代農業、文旅產業、康養產業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變生態優勢為經濟優勢、民生優勢。三是實現開放發展。對外主動服務和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扎實推進與相關國家的互聯互通,引入先進經驗和技術,挖掘產業鏈新優勢,完善科技創新共享機制;對內持續深入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這三項計劃,推動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支持邊疆民族地區各族群眾到東中部地區就業創業、居住生活,鼓勵支持內地企業到邊疆民族地區投資興業、開發建設。
三、筑牢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精神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彪S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已成為推進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新征程上,我們要充分認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把握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為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懈努力。
一是著力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一步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切實將之貫穿于精神文化建設領域的方方面面,確保道路不變、方向不偏。要在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過程中,讓各族群眾切實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二是著力推動民族文化高質量發展。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發展,繁榮文藝創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各族群眾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立場,著眼各族群眾美好文化生活的期待,進一步將這些成功經驗堅持好、發揚好。三是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大力發展公共文化事業,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動力;加強重大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努力建設公共文化產品生產供給、設施網絡、資金人才技術保障、組織支撐和運行評估為基本框架的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站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起點上,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飽滿的激情,更加昂揚的斗志,奮力實現全區各族人民“三個共同愿景”,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