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圖片頻道 > 高清圖集 > 正文 |
河池市融媒體中心丨過年好味,宜州人哪少得了這一口? |
2025年01月24日 21:28 來源:河池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李詩宇 吳銀飛 黃彩虹 編輯:謝穆 |
走在宜州區三岔鎮的街頭,一股混合著木炭與肉香的氣息悠悠傳來,那是三岔吊燒獨有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路邊,一家招牌斑駁、看似不起眼的小店內卻坐滿食客,熱鬧非凡。這家小店的主打美食便是吊燒,常常與米粉搭配出售。 制作好的吊燒。 店主韋文燕今年55歲,正忙碌于案板前。她的雙手熟練地翻飛,將精選的上等新鮮土豬五花肉切成大約4厘米寬、15厘米長的肉條。這些肉條經過清洗后,被整齊碼放在盆里,等待著下一步的腌制。 韋文燕展示切好的豬肉條。 據韋文燕介紹,三岔的吊燒與廣東的叉燒同源,最初是由在三岔經商的廣東人帶來的。然而,經過當地人不斷的改良和創新,三岔吊燒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味,深受食客們喜愛。 自30歲起,韋文燕便跟隨婆婆學習制作吊燒。婆婆曾是三岔的船上人,擅長烹飪各種美食。制作三岔吊燒的調料十分講究,除了常見的細鹽、料酒、醬油、蔥白、姜等,韋文燕還加入了自家秘制的香料。肉條與這些調料充分混合后,盛放在盆、缸等容器里腌制數小時,充分吸收調料的醇香。 韋文燕調配腌制香料。 腌制完成后,韋文燕將肉條用鐵鉤吊掛在烤爐的爐壁上。烤爐內,油滴落在木炭上,發出噼啪作響的“歡歌”。韋文燕告訴記者,烤制三岔吊燒的火候尤為關鍵,急火易焦。她通常會用文火烤制約2個小時,這樣烤出的吊燒色澤金黃,肉質鮮嫩多汁,香氣四溢。 韋文燕將豬肉條放入烤爐。 “我特別喜歡這種傳統手藝做出來的美食,感覺更有味道,更有靈魂。”食客趙暉是一名大學生,他感慨地說,在外讀書時,最想念的就是這一口三岔吊燒。每當回到家鄉,他總要來店里吃上一碗吊燒粉,以滿足自己的味蕾。 終于,經過2個小時的精心烤制,吊燒出爐了。韋文燕小心翼翼地取下吊燒,每一塊都烤得恰到好處,色澤鮮亮,香氣撲鼻,吸引顧客們紛紛前來購買,不一會兒工夫,剛出爐的吊燒就被搶購一空。 韋文燕展示烤好的吊燒。 在三岔鎮,無論是紅白喜事還是家宴聚會,吊燒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隨著春節的臨近,韋文燕店里的訂單也多了起來。她笑著說:“賣完了又烤,爐子就沒停過火,根本來不及去算一天共烤了多少肉。” “年夜飯預計有7桌客人,吊燒肯定是少不了的。”60多歲的韋大爺急匆匆地來到店里預定吊燒,生怕錯過了這道美味佳肴。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