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領導人報道集 > 正文 |
陳剛:以打造南丹關鍵金屬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為突破口帶動全區有色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 |
2025年07月11日 18:54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羅昌亮 編輯:謝穆 |
原標題: 陳剛在河池市南丹縣主持召開蹲點調研總結會暨自治區涉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推進會強調 統籌建好政治生態自然生態“兩個生態” 以打造南丹關鍵金屬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為突破口帶動全區有色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 廣西云-廣西日報7月11日訊(記者 羅昌亮)7月11日上午,經過兩天半到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和河池市南丹縣蹲點調研后,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剛在南丹縣主持召開蹲點調研總結會暨自治區涉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推進會,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指示精神,把涉重金屬環境污染防治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點治理工作,結合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聚焦統籌建好政治生態、自然生態“兩個生態”,堅持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以打造南丹關鍵金屬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為突破口,推動我區有色金屬特別是關鍵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 廣西廣播電視臺《廣西新聞》報道。 陳剛對全區涉重金屬污染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給予肯定。他指出,經過現場對南丹縣涉重金屬污染問題“解剖麻雀”,全面了解有色金屬“采選冶”生產技術、生產流程和我區有色金屬、關鍵金屬資源分布、產業發展情況,深切感到我區涉重金屬環境問題由來已久,與廣西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相伴而生,從南丹看全區、分析問題成因,涉重金屬污染主要集中在采選礦環節,根本出路是杜絕“小散亂”;采礦選礦必須實現規模化,才能夠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推進規模化必須從勘探、采礦、選礦、冶煉、深加工全鏈條考慮;礦山和選礦企業都要整合重組,下大力整治非法采礦、選礦亂象和“小散亂”礦權;必須在質的問題上下功夫,進一步建鏈延鏈補鏈強鏈。 陳剛強調,抓好生態環境保護、解決好廣西涉重金屬污染問題是廣西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也是“高分項”。全區各級各部門要堅持戰略眼光和全球視野,聚焦國家所需、廣西所能,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按照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思路,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加大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力度,更好發揮政府引領和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加強有色金屬特別是關鍵金屬產業發展規劃,統籌礦產資源、產業、園區、礦山整治、生態環保、交通物流及金融支持等其他配套政策,打好攻堅戰、總體戰、持久戰,做好資源整合文章,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以生態保護作為發展底線,把南丹打造成為我區乃至全國關鍵金屬高質量發展綜合試驗區,并以此為突破口,示范帶動全區有色金屬產業特別是關鍵金屬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規模化、園區化發展,打造國家級產業集群。 陳剛強調,自然生態出了問題,根子上是政治生態出了問題,表現為有的干部政績觀出現偏差,工作繞著矛盾走、躲著問題干,不擔當、不作為,監管執法“寬松軟”,甚至官商勾結,謀取不正當利益。必須統籌建好政治生態、自然生態“兩個生態”,既查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不到位的問題,也查背后是否存在領導干部違法亂紀和不擔當不作為行為;嚴查快辦典型案件,采取“雙提級”管理機制,緊盯重點市、重點問題,健全公安機關向同級紀檢監察部門移送涉及領導干部問題線索機制,按照“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深挖生態環境問題背后的責任、作風與腐敗問題,嚴肅查處和公開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引導全區黨員干部從中吸取教訓,樹牢正確政績觀;強化制度建設,深入查找涉重金屬問題暴露出的制度短板、監管盲區、管理弱項,聚焦“采選冶”各個環節,填補監督執法漏洞,扎緊制度籠子。 陳剛強調,針尖大的窟窿能透過斗大的風,要形成嚴的基調,堅持重典治亂、刮骨療毒,從嚴開展涉重金屬污染環境和非法采礦案件倒查十年專項行動,直面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深挖徹查背后“保護傘”和作風腐敗問題。如果有領導干部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為企業說情打招呼、開后門,一經發現一律從嚴從重處理。要以重大案件提級辦理強化責任落實,以“一案五查”深挖徹查涉重金屬腐敗問題,以“三個區分開來”精準追責問責,以強化協同聯動提升工作質效。要以加強督導檢查和輿情引導深化整治成果,精準“點穴式”開展督導,不搞“大水漫灌”。要按照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編制廣西有色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五年規劃和關鍵金屬產業創新發展五年規劃,鼓勵產業與金融融合、與市場要素相結合、向高端化邁進,扎實推動我區有色金屬特別是關鍵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 自治區副主席眭國華參加會議。會上,河池市、南丹縣分別匯報涉重金屬污染治理進展情況、存在困難問題及下步工作措施,自治區涉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各工作組分別匯報,自治區發改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自然資源廳負責人,以及礦冶科技集團環境工程研究設計所專家發言。自治區園區辦、公安廳、財政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應急管理廳等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