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南寧 > 正文 |
每天“吞”2250噸垃圾!廣西這座會發電的巨型蜂巢 讓城市固廢秒變綠電能 |
2025年07月21日 18:51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潘登 沈程 通訊員 覃祚冬 實習生 凌榕 文/圖 編輯:陳可夫 |
茵茵綠草間花木錯落,廠房在綠意中舒展線條,微風裹挾著草木清香拂過。7月18日,記者踏入由南寧建寧水務集團下屬子公司廣西環發集團運營的南寧市雙定循環經濟產業園,一幅幅工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的畫卷映入眼簾,親身體會到“垃圾圍城”難題被智慧科技巧妙破解的生動場景。 “垃圾,不過是‘錯位’的資源,于我們而言,它們無異于寶藏。全市超60%的垃圾在這里煥發新生,經處理后,每年能‘燒’出超過3.8億度的清潔電能。”園區內,一座外形酷似蜂巢的超大建筑矗立眼前,園區講解員閆勤聰告訴記者,這座建筑便是園區主廠房,每天24小時不間斷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吃”進垃圾,“吐”出清潔電能。 南寧市雙定循環經濟產業園模型。記者 沈程 攝 跟隨講解員,記者走進這座變廢為寶的神奇建筑。在自動化中控室,垃圾處理工作流程清晰可見:園區內,一輛輛密閉式垃圾轉運車魚貫而入,先在地磅房精準稱重,再將生活垃圾傾倒入垃圾倉。垃圾吊操作員猶如操控“巨臂抓娃娃機”,靈活調動鋼鐵巨爪,一次次精準抓取發酵完成的垃圾,送入爐內焚燒。 視頻攝制:沈程 凌榕 “生活垃圾會在垃圾倉停留5~7天,脫水發酵后再進行焚燒處理。”閆勤聰稱,經過發酵處理的垃圾會被送入焚燒爐進行高效焚燒,焚燒過程中產生的高溫煙氣,會推動余熱鍋爐轉化為蒸汽,進而驅動園區內的兩臺汽輪機發電組生產電能。 密閉式垃圾車將生活垃圾傾倒入垃圾倉中。記者 沈程 攝 垃圾吊操作員操控鋼鐵巨爪抓取垃圾。記者 沈程 攝 “作為廣西首個以'一園一企,多元協同'方式進行固廢處置的‘1+N’循環經濟產業園,南寧市雙定循環經濟產業園不僅僅是焚燒發電這么簡單,同時還協同處置其他固體廢棄物。”廣西環發集團雙定園區生產技術部經理譚葉勇介紹,目前園區生活垃圾日處理規模為2250噸,有機垃圾日處理能力600噸,市政污泥日處理能力500噸,其中1噸生活垃圾可以產出500度電,可滿足一個三口之家三個月的生活用電。 在自動化中控室,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大屏幕查看垃圾發電全流程。記者 沈程 攝 “多源固廢協同高效能源化利用技術通過系統性創新,實現了城市生活垃圾從簡單處理向循環利用的轉型升級,構建了完整的固廢處理循環經濟產業鏈!蹦蠈幗▽幩畡占瘓F副總經理、廣西環發集團副總經理陳學文表示,園區內設有生活垃圾清潔焚燒發電廠、有機垃圾處理廠、污泥處置廠、醫療廢物處置廠以及爐渣綜合處置廠,這些設施優勢互補,通過物質循環、能量循環以及水資源循環的綜合利用,能夠集中高效地協同處置包括生活垃圾、一般工業垃圾、市政污泥、餐廚垃圾、醫療廢棄物等在內的多種固體廢棄物。同時,還可以推動廢水、廢氣、廢渣處理公共設施協同,互為資源,減少污染,循環增效。 南寧市雙定循環經濟產業園焚燒發電工藝流程。記者 沈程 攝 作為廣西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實踐基地,近年來,南寧市雙定循環經濟產業園通過打造特色參觀展廳、深化校企合作、定期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等舉措,向公眾科普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全過程,引導公眾保護環境、做好垃圾分類、培養綠色生活方式。陳學文介紹,自2021年10月底投產以來,產業園已累計接待中小學生、國際訪客、企事業單位、考察團體等各類群體近352批次約7500人次,在改善城市居住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