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河池 > 正文 |
河池早稻豐收田間忙 |
2025年07月25日 23:38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通訊員 龍穎 金功騰 梁紹恩 黃鈺欽 莫慧玲 黃尚坤 張宇薇 實習生 王族琪 編輯:藍鋒 |
仲夏時節,稻浪翻滾,河池各地早稻陸續進入收獲期。連日來,河池各地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開鐮收割,機械化作業在田間穿梭,科技服務護航地頭,處處是顆粒歸倉的豐收圖景。 在東蘭縣長江鎮板隆村,陽光灑滿稻田,金黃稻穗隨風起伏。村民駕駛自動化收割機來回作業,收割、脫粒一氣呵成,機聲隆隆中,飽滿的稻谷被“收入囊中”。 “300多畝稻田,2臺收割機3天就能收完,1畝水稻不到半小時就能裝袋拉回家晾曬!狈N植戶牙運拔的話道出了機械化的高效。 村民在田邊將收割稻谷裝袋。 近年來,長江鎮通過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普及種植技術、建設高標準農田、改善灌溉條件,為水稻穩產增產筑牢根基。目前,全鎮1785畝早稻收割有序推進,鎮農業服務中心全程提供技術指導,助力夏收順利開展,全鎮春播糧食面積已達8473畝。 與此同時,巴馬瑤族自治縣的早稻也迎來豐收。7巴馬鎮巴廖村廷歲屯的稻田里機聲隆隆,兩臺收割機忙碌作業,收割、脫粒、秸稈粉碎還田一體化完成,既高效又環保。 作為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這里采用水稻密植增穗技術,種植昌兩優馥香占等優良品種,再加上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技術助力,早稻產量較市面平均水平增長10%-15%,經測產畝產達565.06公斤(干谷)。 圖為早稻收割現場。 盡管巴馬開春遭遇嚴重旱情,但當地通過“送種子、送農資、送農技”等服務,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指導,有效應對災害與病蟲害,最終穩定完成2.56萬畝早稻種植。從長江鎮的機械提效到巴馬的科技賦能,田疇間的豐收背后,是機械化與科技服務的堅實支撐,為糧食豐產增收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