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正文 |
賀州市八步區以AI“慧眼”守護綠水青山 |
2025年07月26日 16:52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李慧子 夏曉云 通訊員 黃玉生 譚小榮 實習生 謝奇良 編輯:夏曉云 |
糞污外溢人為偷排、設施停運……但凡有異常,一臺臺看似普通的AI監控便實時記錄、發出警告,同步傳至養殖戶與監管部門。這是賀州市八步區首個AI智慧設備試點鄉鎮鋪門鎮的日常。這些AI監控并非簡單的 “攝像頭+傳感器”組合,而是八步區“AI智慧養殖環保監管平臺”的一雙雙“慧眼”。 從網格員踏遍山路的“鐵腳板”,到科技設備全天值守的“千里眼”;從養殖戶對檢查的害怕躲閃,到主動依托監管規范經營。小小AI監控設備不僅讓污染治理效率躍升,更在青山綠水間寫下科技賦能生態保護的生動注腳。 從“跑斷腿”到“云盯場”,監管效率提升了 “您已進入警戒區域。”7月21日,小雨淅淅瀝瀝,雨霧繚繞間,記者剛踏入鋪門鎮興華村一家養殖場的監控范圍,AI監控便發出清晰的警示語音,預警信息同步上傳至監管平臺。 與此同時,八步區鋪門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羅良安望著手機屏幕上的實時畫面,感慨不已:“鎮里有47個規模養殖場,以前我們幾個人巡查,一天跑20家就要6小時,山路崎嶇,偷排行為還總在深夜、雨天,真是跑斷腿也防不住漏網之魚。現在,我們的‘巡邏’就是盯屏幕。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都能隨時登陸系統,收到預警再出發,效率提升了,問題也抓得準了。” “我們主要是在養殖場的化糞池、排污口、排水溝、出入口等關鍵點位安裝AI監控設備。”八步區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些設備有著800萬像素攝像頭和全彩夜視功能,即便暴雨黑夜也能清晰捕捉畫面;依托5G傳輸與智能算法,可精準識別糞污外溢、人為偷排、設施停運等12類異常,識別準確率達98%。而在80公里外的八步區綜治中心,指揮大屏上,養殖場的實時畫面、糞污處理數據一目了然,工作人員只需動動手指,就能隨時切換到其他養殖場的畫面。 圖為工作人員在介紹AI系統。 數據印證著改變。據統計,試點前,鋪門鎮年均接到養殖污染舉報15起,今年7月試點以來僅發生1起,且因系統留存證據鏈完整,3天就完成了處罰與整改。AI監控設備織就的“技防網絡”,降低了執法成本,也讓“僥幸心理”無處遁形。 從“怕檢查”到“靠監管”,養殖戶心態轉變了 “以前,工人得不時地去看豬糞池滿沒滿,下雨天更提心吊膽,就怕滲漏污染環境。現在打開手機就能看到監控畫面,快滿還會收到短信提醒,我們省心多了。”養殖場負責人羅奕富望著養殖場內的AI監控設備,語氣里滿是認可。 這種認可,源于從“被動應付”到“主動借力”的心態轉變。今年7月,該鎮另一養殖戶陳臣養的養殖場因暴雨導致糞污暫存池輕微滲漏,AI監控設備10分鐘內發出預警,網格員與技術員同步到場指導整改,避免了污染擴散。“以前怕檢查,總擔心哪里做得不到位。現在設備幫我們‘盯梢’,有問題早發現、早處理,反倒踏實了。”陳臣養說。 圖為工作人員在介紹AI系統。 AI系統界面。 更讓養殖戶感到暖心的是“零成本”的支持。AI監控的安裝與維護由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賀州八步區分公司負責,每個點位的服務費全由八步區農業農村局承擔。“政府買單,我們受益,這哪是監控,分明是‘護身符’。”羅先生的話,道出了養殖戶的真切感受。 從“試點”到“鋪開”,智慧治理將更廣闊 雨后的鋪門鎮,青山如黛,養殖場邊的池塘清可見底。羅良安看著手機里的監控畫面,深有感觸:“以前治污像打游擊,現在像種莊稼——播下科技的種子,收獲的是綠水青山。” 目前,鋪門鎮共安裝了100臺AI監控設備。作為八步區首個試點鄉鎮,這只是起點。下一步,AI將“長”出更多“觸角”,這一模式也將在整個八步區鋪開,構建起“全域覆蓋、智能預警、協同處置”的治理體系。 “接下來還要增加空氣監測設備,裝上‘大喇叭’遠程喊話,讓設備更‘聰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賀州八步區分公司總經理助理葉翰霖介紹,待完成技術升級后,這套設備將快速覆蓋八步區所有的規模養殖場,預計達上千臺。目前,部分鄉鎮的機房改造已完成,新一批帶5G傳輸功能的設備正陸續安裝。 按照規劃,今年八步區將實現10萬畝糞肥還田、25萬立方米液體糞污處理,AI智慧設備將延伸至中小養殖戶,構建全產業鏈的綠色監管體系。科技正讓“水清、岸綠、業興”的生態畫卷在八步區徐徐展開。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