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正文 |
效率飆升幾十倍!賀州八步區千畝稻田機械化插秧繪“豐”景 |
2025年07月27日 13:23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李慧子 通訊員 趙文希 譚小榮 李原 編輯:夏曉云 |
7月25日,位于賀州市八步區鋪門鎮的廣西2025年水稻高產攻關示范片千畝基地內,數臺現代化插秧機開足馬力,所過之處,一行行翠綠的秧苗整齊“立正”,迅速鋪滿水田,勾勒出一幅充滿希望的夏種“豐”景圖。這片采用全程機械化作業的示范基地,通過科技賦能顯著提升了"雙搶"時節,為晚稻的豐產打下堅實基礎。 農機手操控插秧機進行插秧。 效率的飛躍離不開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有力支撐。近年來,賀州市持續加大力度落實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優化補貼流程,引導和鼓勵農戶、合作社購置先農機。“往年請人拋秧費時費力,現在一臺插秧機大約20分鐘就能完成一畝地的插秧作業,效率是人工的幾十倍,一臺插秧機每天能完成幾十畝,預計一畝還能多收上百斤!”種植大戶陳世深擁有400畝稻田,看著在田里高效作業的插秧機滿臉喜悅地說。 種植了600畝稻田的八步區安安家庭農場同樣受益,負責人魏香安說,過去需100多人忙活一個月的插秧工作,如今依靠3臺插秧機10天內即可完成,農場總產有望突破300噸。 插秧機作業中。 科技賦能讓增產底氣更足。示范片的插秧機標配“黑科技”—— 側深施肥裝置,實現“插秧施肥一體化”。秧苗精準植入土壤的同時,肥料已同步、定量、定位地送到根部附近。“這就像給秧苗‘定制營養餐’,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水稻前期生長。”鋪門鎮黨委副書記楊華政形象地解釋道。近期,該鎮日均推進機械化插秧面積約1000畝。 鋪門鎮水稻種植區。 大型農機順暢作業的背后,是高標準農田建設打下的“硬基礎”。土地平整、田間道路硬化、灌排設施升級……一系列改造讓“良田” 遇上“良機”,為農機高效作業掃清障礙。眼下,隆隆的機械轟鳴聲正奏響該鎮田野的“豐收序曲”,科技的力量正為端牢“中國飯碗”、繪就新時代的“豐”景圖注入強勁動能。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