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正文 |
訂單進瑤寨,大化瑤族竹鼓奏傳承發展“雙贏曲” |
2025年07月27日 19:16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通訊員 陸榮斌 韋哲 實習生 林虹 文/圖 編輯:藍鋒 |
7月18日,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弄系村上擁屯村民蒙清萍一家正沉浸在一項傳承久遠的指尖技藝中——編織竹鼓。 圖為蒙清萍在編織竹鼓。陸榮斌 攝 竹鼓是跳瑤族竹鼓舞必不可少的道具,其形制飽含匠心:取1.6米竹筒為體,一端蒙羊皮可擊拍,鼓身雕竹弦可發妙音,篾編喇叭形鼓尾更添獨特風姿。這最初用于驅獸護田的器具,歷經歲月淘洗,最終升華為瑤家節慶中不可或缺的歡樂之舞。如今,瑤族竹鼓舞的鼓點不僅響徹祝著節、春節和婚禮,更于今年隨著大化“全民普及竹鼓舞”項目躍入了校園課堂,也叩響了鄉村振興的致富之音。 在蒙清萍的家門前,竹篾在靈巧的手指間翻飛、穿梭,漸漸織就成竹鼓尾部那獨特的喇叭形狀。旁邊,擺滿了一些竹鼓半成品和成品,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生計,在瑤寨群眾家中交融。 圖為蒙清萍在編織竹鼓。陸榮斌 攝 據蒙清萍介紹,他編織竹鼓的訂單任務是150個,目前已完成110多個。他自己每天可以編織4個,按照一個60元的收購價,每天有200多塊錢的收入,待全部完成,將為家庭帶來近萬元的收入。 “隨著非遺瑤族竹鼓舞的不斷傳承和發展,市場對竹鼓的需求越來越大。”板升鄉黨委宣傳委員、副鄉長蒙崢欣慰地說道。板升鄉探索出一條“訂單下鄉”新路,將文化傳承與產業振興巧妙聯結。目前,竹鼓編織的技藝和訂單已惠及5個村30余戶瑤族群眾,蒙清萍家僅是這和諧交響中的一個動人音符。 圖為蒙清萍編織好的竹鼓。陸榮斌 攝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