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黨建 > 正文 |
土專家、菜單課、田間講……田間課堂激活黨員教育“神經末梢” |
2025年07月28日 19:49 來源:廣西新聞網 通訊員 農海華 許石嬌 編輯:周如雨 |
廣西新聞網平南7月28日訊(通訊員 農海華 許石嬌)仲夏的貴港市平南縣安懷鎮新益村,龍眼林綠意盎然。黨員李伯蹲在果樹旁,眉頭緊鎖:“這蟲害用藥總不對路,果子品相不好,價錢上不去啊。”話音未落,縣里的“土專家”劉朝勇快步上前,捏起一片病葉:“老李,你瞧,這是典型的龍眼白翼蟲!試試這個配方,保準管用……” 一場圍繞龍眼豐產技術的“田間課堂”就地開講,十幾位種植戶黨員圍攏過來,邊聽邊記,時不時提出自己的困惑。這一幕幕正是平南縣破解農村黨員教育“末梢難題”的生動縮影。為打通教育“最后一公里”,該縣聚焦基層黨員所需所盼,在講師、課程、形式上精準發力,讓黨的創新理論與實用技能如春風化雨,直抵鄉村沃土,激活了黨員教育的“神經末梢”。 建強師資隊伍 “講政策不能照本宣科,得用我們大鵬人的話說!”大鵬鎮高坪村致富帶頭人林劍鋒在高坪村林屋屯劍鋒盆景園“農村致富課堂”的開場白,引來一片掌聲。作為縣“本土講師團”一員,他通過分享電商平臺賣盆景的銷售模式讓發展盆景產業的黨員直呼“解渴”。 這支“帶露珠、沾泥土”的隊伍,是平南盤活本土人才的關鍵一招。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打破條塊壁壘,將黨校教師、農技骨干、鄉鎮干部、優秀村支書、“田秀才”和致富能人納入遴選視野,構建起覆蓋政策理論、基層治理、實用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多元師資庫。目前90名動態儲備講師中,像林劍鋒這樣深諳本地產業發展門道的專家占比超過40%。“講師懂鄉音、知農事,黨員聽得懂、用得上,教育才不是‘水過鴨背’。”縣委組織部遠程教育中心副主任分享道。 精準設置課程 “咱村小刀電商剛起步,急需直播帶貨培訓!”上渡街道雅埠村黨委書記在黨委會議上提議。需求很快匯總至上渡街道黨工委,一周后,縣里派來的電商導師便帶著設備入村開講。這得益于平南縣首創的“黨員點單、支部報單、黨委派單”的精準供給鏈,讓課程供給直擊靶心。 精準源于扎實調研。縣委組織部聯合黨校、農業農村局等單位深入調研,200余條帶著泥土味的建議被梳理成“課程菜單”。村“兩委”干部聚焦黨建實務、治理能力與集體經濟;普通黨員和致富能手渴求實用技術、惠農政策“及時雨”;流動黨員則通過線上平臺,時刻感知黨的理論溫度與家鄉發展脈動。分類施策下,“黨建+產業”“黨建+治理”、電商營銷等280多門特色課程應運而生,如同量身定制的“營養套餐”。 創新授課形式 六陳鎮金龍村一處玉桂種植地上,金龍村黨支部書記指著玉桂說道:“田間管理是玉桂種植的關鍵環節,在幼苗生長期間嚴禁施用尿素等化肥,大家看這些葉子……”致富帶頭人和農技專家在現場剖析防控要點,黨員養殖戶們邊看邊問,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在教室聽十遍,不如現場看一眼!這次聽了課也看了現場,才知道里面有這么多學問。”黨員種植戶李叔深有感觸。 為打破課堂圍墻,平南縣推動教育在黨員最熟悉的場景中“活”起來。農技課堂搬進果園稻田,黨組織書記在產業基地現場傳授經驗;“庭院課堂”“榕樹課堂”讓學習觸手可及。今年以來,僅“田間課堂”“庭院課堂”就舉辦150場次,覆蓋黨員3000余人次。線上陣地同步發力,“平南先鋒”平臺、遠程教育站點推送300余篇理論文章、10余期微黨課,確保流動黨員、年老黨員學習“不斷線”。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