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防城港 > 正文 |
廣西日報防城港頭條 | 港口區:夜色升騰,點燃夜間消費新光彩 |
2025年07月29日 13:48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楊康 通訊員 蘇武 成晴 盧鐮太 文/圖 編輯:苑長軍 |
7月29日廣西日報防城港觀察相關報道。 傍晚6時,防城港市港口區北港故里美食夜市的霓虹燈次第亮起。北部灣的晚風拂過攤位,蒜蓉蒸蝦的鮮香、越南春卷的米香、泰國冬陰功的酸辣香在空氣中交織。剛收攤的漁民推著竹筐穿過人群,筐里的魚蝦不時跳動;穿民族服飾的姑娘將鮮榨的芒果汁遞給游客,吸管插入杯中的瞬間,水珠四濺。攤位身后“中越友誼萬古長青”的標語,折射出邊境小城的獨特韻味。 北港故里美食夜市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防城港港口區的海岸邊,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來咯,剛熬好的海鮮粥!”方記的燒烤攤前圍滿了人。這位土生土長的港口區人,圍裙上還沾著清晨漁港的咸腥。“兩年前就在路邊推著三輪車擺攤,最怕下雨天,棚子漏雨不說,還擔心城管來。”方先生笑著說。 他的攤位主要經營北部灣特色海鮮燒烤,憑借著新鮮的食材和獨特的醬料,每天晚上都能吸引不少食客。方先生擦了擦額頭的汗,繼續說:“以前這里攤位零散,管理也跟不上,生意時好時壞。自從政府規劃了這個美食夜市,統一了攤位,規范管理,來的客人越來越多,我的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幾番。” 北港故里美食夜市里,人潮涌動的食客圍坐在餐桌旁,有人細嚼慢咽品味滋味,有人談笑風生分享美食,一派熱鬧鮮活的景象。 隔壁的“越南風味”店里,越南芒街阮氏正麻利地包著春卷。米紙在她手中翻飛,裹進的是按獨特越南做法調配的餡料——雪梨脆甜,木耳爽脆,瘦肉鮮香,還有泡軟的粉絲吸足了湯汁,幾樣食材在越南魚露的調和下,生出格外清新的滋味。 “2012年從芒街嫁過來,一開始就擺個小桌子,現在有了玻璃展柜和冷藏柜。”店主阮氏一邊整理著柜臺,一邊回憶道,“如今節假日生意最好的時候,光是春卷和屈頭蛋,一天就能賣100多個,算下來一天就能賣1000—2000元。” 夜幕漸深,港口區伏波路東巷步行街上,孩子們圍著糖畫藝人轉,老人們坐在新修的藤椅上聽彩調劇。誰能想到,這里兩年前還是散亂的小吃攤聚集地,油污滿地、電線亂拉。 燒烤攤的鐵架上,肥美的生蠔正被炭火烤得滋滋作響,油星在殼邊蹦跳著濺起小火星。 港口區夜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積極作為。為了推動夜經濟高質量發展,防城港市商務局制定了《防城港市繁榮發展特色夜經濟工作方案》,港口區重點圍繞北港故里、伏波路東巷等區域實施業態優化與配套升級,通過差異化定位形成“核心引領+多點支撐”的夜間消費空間布局,推動夜市向規范化、特色化消費集聚區轉型發展。 同時,港口區還聯合防城港市商務局舉辦了青島啤酒節、美食節等一系列促進消費活動,并發放消費券,有效激發了城市活力,提升了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度。這些舉措使得港口區的夜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夜間消費市場日益繁榮。 下一步,港口區將持續發力,打造夜間消費新高地:一是構建特色餐飲集聚區,以港口北港故里、伏波路東巷步行街為核心載體,集中開發北部灣傳統美食,引入越南、泰國等東南亞特色餐飲,形成多元餐飲文化融合的特色美食集群;二是打造夜間經濟品牌體系,依托港口區位及文化資源,創建特色主題IP,建設兼具本土特色與東盟風情的夜間消費場景;三是營造安全放心的夜間消費環境,定期開展夜間市場安全巡查和專項整治活動,強化食品安全、治安、消防監管。 隨著這些措施的逐步落實,港口區的夜經濟必將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為市民和游客帶來更多美好的夜間消費體驗。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