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區域 > 防城港 > 正文 |
上思縣:互助插秧忙 文明新風揚 |
2025年07月30日 15:55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楊康 通訊員 蔣云俊 編輯:苑長軍 |
7月26日,上思縣南屏瑤族鄉汪樂村的稻田水光瀲滟,一場充滿豐收希望的晚稻插秧勞作在鄰里互助的融融暖意中展開。汗水滴落之處,秧苗挺立,更映照出瑤寨深厚的團結之風,彰顯著嶄新的文明氣象。 一場充滿豐收希望的晚稻插秧勞作在鄰里互助的融融暖意中展開。 為搶抓農時,“單打獨斗”在汪樂村早已成為過去。晨曦微露,田間便已一片忙碌,男女老少齊上陣。村民李天玲的兩個兒子在廣東打工,家中僅剩夫妻二人。她望著田埂邊的秧苗感慨道:“我家的田不算多,但光靠我們夫妻倆,忙得腰酸背痛也趕不上趟。還好有親戚和鄰居幫忙,尤其是在縣城教書的干女兒和女婿,二話不說就來,半天就插完了我家這一畝多田!” 晨曦微露,田間便已一片忙碌,男女老少齊上陣。 這熱鬧的插秧場景,正是汪樂村延續多年的“幫工”習俗在晚稻季的生動體現,讓這一傳統煥發出新的活力。哪家勞力緊張,鄰里便主動伸出援手;誰家農具齊全,就會慷慨共享。田埂上,新式農機轟鳴作響,而田地里另有一番景象:幾位經驗豐富的老農俯身示范,手把手教年輕孫輩插秧;小伙子們接力運送秧苗,褲腳沾滿泥漿也毫不在意;幾位婦女提著袋子送來解暑涼飲,歡聲笑語在田間回蕩。汪樂村村民小組長李海峰也在田里忙碌著,他表示:“大家集中干活,互幫互助效率更高,還能現場交流選種育苗的心得!” 幾位經驗豐富的老農俯身示范,手把手教年輕孫輩插秧。 同心同力,種下的不僅是秧苗,更是深厚情誼。“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在汪樂村,這就是我們的日常。”村民李海兵抹了把汗說道。他剛幫完鄰居家,自家田里就已有村民自發前來幫忙。“插秧雖然累,但心里是暖的。秧苗根連著根,我們人也心連著心。”這份無需言說的默契,讓原本繁重的農事變成了瑤寨溫情的集體儀式。 南屏瑤族鄉鄰里互助插秧只是上思縣鄉風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叫安鎮百包村、思陽鎮華加社區等地的群眾互幫互助砍收甘蔗,老鄉家園社區“老鄉百事老鄉幫”為群眾處理社區服務治理的大小事宜等。如今,鄰里互助、孝老敬親已成為村民們的自覺行動。 近年來,上思縣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大力弘揚鄰里守望、互幫互助的傳統美德,借助文明共享的力量,讓新的文明風尚不斷深入每家每戶。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