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首頁欄目 > 滾動新聞 > 正文 |
廣西首座!橫欽高速郁江特大橋實現“毫米級”精準合龍 |
2025年07月31日 17:38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黃遠來 通訊員 曾文豪 張子禾 杜可人 童小桐 文/圖 |
7月31日,由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投資建設的廣西首座無配重毫米級合龍大跨徑斜拉橋——橫欽高速郁江特大橋實現軸線偏差僅3毫米,高程偏差僅6毫米的高精度合龍,標志著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按下“加速鍵”。 橫欽高速郁江特大橋合龍現場 橫欽高速公路起于南寧橫州市,終于欽州市欽州港,全長166.024千米,是《廣西實施國家戰略高速公路網規劃(2018-2030)》布局方案中“縱5”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中高速公路網主通道。橫欽高速公路項目由中國能建葛洲壩交投公司組建項目公司進行管理,葛洲壩一公司承建。 “郁江特大橋是橫欽高速的關鍵控制性工程,橋址處于喀斯特地貌巖溶地帶,溶洞最大空腔高度達25.7米,地底下的大小溶洞垂直串聯起來形成‘糖葫蘆串’一樣的溶洞群,給我們的施工帶來很大考驗!敝袊芙ǜ鹬迚我还緳M欽高速項目負責人劉權厚介紹,郁江特大橋主橋全長980米,主跨580米,索塔塔高最高為169米,在世界斜拉跨徑排名第79位。 橫欽高速郁江特大橋實現“毫米級”合龍。 如何將一座相當于50層樓高、自重近8萬噸的索塔牢牢釘在“糖葫蘆串”上,順利斜拉起8500噸重的鋼箱梁?中國能建葛洲壩建設團隊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為了提高鉆孔過程中穿越溶洞成功率,項目團隊根據不同地質情況采用旋挖鉆機分段逐級擴孔鉆進、逐段拼接、下放鋼護筒……一套創新工藝組合拳的合理使用,大幅提升成孔功效,僅用時3個月完成主橋樁基施工。其中最長的一根樁基直至地下65米深度,為這一座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品質工程,打下了堅實穩固的地基。 作為廣西首座采用不壓重方案實現毫米級合龍的580米大跨徑斜拉橋,橫欽高速郁江特大橋主梁由混凝土箱梁和鋼箱梁兩部分混合組成,主橋邊跨為4×50米現澆箱梁,中跨分為37節段鋼箱梁,最大節段重達280噸。和傳統的配重合龍方式相比,不壓重方案采取單端起吊的無壓重合龍方式使得合龍段的受力更簡單明確,便于更加合理地進行合龍工序及應力線性控制。 橫欽高速郁江特大橋正在進行合龍 從百米高空“穿針引線”,將所有梁段進行高質量“縫合”,才能將合龍精度牢牢鎖定在毫米級。項目團隊集提升系統、集中遠程監控系統、安全警報系統、自行走系統于一體,將百噸重的鋼箱梁節段,像“拼接積木”一樣精準安全吊裝到位,對吊裝全過程實現毫米級掌控。同時通過模擬起吊48小時連續監測,精準進行合龍段主梁配切,匹配最佳合龍口姿態,有效消除單端起吊合龍口高差,確保合龍內力、線形符合設計成橋狀態。 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始終秉持綠色、智慧、融合的建設理念,同步開展近零碳貨運物流走廊建設,為沿線百姓提供便捷、低碳、低成本、高效、優質的物流基礎設施,助力廣西乃至西部地區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橫欽高速郁江特大橋合龍現場 歷經26個月的鏖戰,郁江特大橋終于迎來全橋貫通的歷史性時刻。“這座大橋貫通后,可以將郁江兩岸的通行時間縮短40%,成為廣西東部最便捷的出海動脈,將北部灣國際門戶港與廣西腹地緊密連接,為廣西‘向海經濟’注入強勁動力!敝袊芙ǜ鹬迚谓煌稒M欽高速項目公司董事長張小將介紹。 一跨躍郁江,天塹變通途。橫欽高速項目建成后,將大幅縮短廣西東部地區與沿海港口的時空距離,與即將建成的平陸運河在欽州港水陸呼應,進一步完善廣西陸海交通網絡,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覆蓋范圍實現由線到面,進一步提升廣西對外開放水平、加速珠江—西江經濟帶及北部灣城市群建設,為廣西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