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寧高寧、周育先、劉永好、閻志等4位企業家代表圍繞“弘揚企業家精神”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企業家精神也是生產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企業家群體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弘揚企業家精神。如今年3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戰勝疫情挑戰,要發揚企業家精神。在7月21日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弘揚企業家精神作出重要論述。
在眼下這個時間節點,為何要一再強調企業家精神?
人無精神不立。企業,亦然。事實早已證明,中國企業家精神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財富、重要資源。“平時”,就應大力弘揚;非常時刻,尤顯重要。面對疫情沖擊,我們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要看到,無論是保住就業民生、實現脫貧目標,都要有經濟增長支撐。要看到,留得青山、贏得未來離不開“保”,但激發企業內生動力更為重要。再往前看,展望“十四五”,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愈顯緊迫。這都要求我國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這都要求進一步弘揚企業家精神,讓企業家精神競相迸發。
強調企業家精神,就是強調大格局。人們常說,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局。格局如何,往往影響乃至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能干多大的事。企業家精神所指的“格局”,同樣如此。尤其眼下,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企業家要胸懷國際視野、全球思維,深入研判當今世界大形勢和大環境的變化,進一步明辨大勢、把握大勢,因應潮流,顧全大局,自覺把企業、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大格局、大視野、大胸懷,這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要義。
強調企業家精神,就是呼喚創新者。企業家精神是與時俱進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到2019年底,我國已有企業3858萬戶,數量之多前所未有。但中國企業能否拿出更多中國創造?能否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如何打造更多世界級品牌?此外,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這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其中,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分外重要、不可或缺。可以說,社會從未像今天這樣強調勇于創新的企業家精神,我們也從未像今天這般期待——越來越多企業家成為挺身而出的“闖將”,以舍我其誰的精神走進“無人區”,當好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
強調企業家精神,就是鼓勵實干家。大事難事看擔當,考驗面前見精神。越是難題面前,越是關鍵時刻,越要強調擔當、強調實干。眼下大疫當前,百業艱難。所謂擔當、實干,有多種體現形式,但首先就是頂住壓力,攻堅克難,引領企業走出生產經營困境,努力穩定生產、穩定就業崗位,穩渡難關。展現擔當、實干,就是要聚焦擴大內需、脫貧攻堅等大局,踏踏實實辦好自己的事,把社會責任履行好。
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行的。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堅定不移優化營商環境,大力弘揚好、保護好新時代企業家精神,我們必能更好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企業家精神托舉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積蓄更強力量!
(廣州日報評論員夏振彬)